行業動態 >> 沙門氏菌在飼料中的檢測及其在肉骨粉中的生長特性
沙門氏菌在飼料中的檢測及其在肉骨粉中的生長特性
摘 要:對142份血粉、肉骨粉、魚粉、乳制品和植物性原料樣品進行沙門氏菌檢測,其中檢出率最高的是肉骨粉(50.0%),其次是血粉(18.9%)和魚粉(15.8%)。動物性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檢出率(25.7%)遠高于植物性原料(13.8%)。分別將10種沙門氏菌標準菌株在肉骨粉中培養后,以CMCC50115鼠傷寒沙門氏菌的菌數最高(3.8×108cfu/mL);其次是CMCC50774鴨沙門氏菌(4.7×107 cfu/mL)。鼠傷寒沙門氏菌既適宜在肉骨粉中生長,又是一種泛嗜性沙門氏菌,能致人和多種動物致病。因此,對鼠傷寒沙門氏菌的研究對于防范和控制沙門氏菌對肉骨粉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沙門氏菌 肉骨粉 鼠傷寒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是對人類和動物有極大危害的一類致病菌,能引起急性、慢性或隱性感染。若飼料或飼料原料本身含有沙門氏菌,就很有可能影響到動物和畜產品。預測微生物學可以用于作為控制沙門氏菌污染的預警工具,它是應用表達模型參數與環境變量間的關系,建立飼料基質中沙門氏菌生長模型,根據這些模型,可以定量估計不同條件下沙門氏菌的生長情況,科學評估其風險狀況。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可以針對性提出貯存期間的管理措施,從而減少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這就首先需要了解兩個問題:一是在眾多的飼料和飼料原料中,哪些基質最適合沙門氏菌生長?二是在適宜沙門氏菌生長的飼料基質中,哪些種類的沙門氏菌是最適宜在其中生長的?為此,本文分別對血粉、肉骨粉、魚粉、植物性原料和乳制品樣品進行了檢測,并通過在沙門氏菌檢出率最高的肉骨粉中接種模式菌株,進一步研究了幾種沙門氏菌在肉骨粉中生長狀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菌株:沙門氏菌菌株購自中國醫學細菌保藏管理中心。
1.1.2樣品:來自飼料企業送檢樣品。
1.1.3培養基:緩沖蛋白胨、氯化鎂孔雀綠增菌液、亞硒酸鹽胱氨酸增菌液、膽硫乳培養基、酚紅煌綠培養基。均購自北京陸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1.1.4沙門氏菌生化鑒定試劑盒:購自北京陸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1.1.5分光光度計,TU-1901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1.2 方法
1.2.1樣品檢測,按照GB/T 13091-2002《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進行檢測。
1.2.1.1 用非選擇性液體培養基預增菌:稱量25 g樣品至225 mL滅菌緩沖蛋白胨水,在36℃±1℃下培養16 h~20 h。
1.2.1.2 在選擇性液體培養基上增菌:將培養物接種到氯化鎂-孔雀綠培養基和亞硒酸鹽胱氨酸培養基中。氯化鎂-孔雀綠培養基在42℃培養24 h,亞硒酸鹽胱氨酸培養基在36℃±1℃培養24 h或再延長24 h。
1.2.1.3 劃線及識別:分別將上面的培養物接種到以下酚紅煌綠瓊脂培養基和DHL瓊脂培養基兩個選擇性培養基。在36℃±1℃培養,24 h后檢查,根據菌落特性,辨別可疑菌落。
1.2.1.4 鑒定:挑出可疑沙門氏菌菌落,再次培養,用合適的生化和血清學試驗進行鑒定。
1.2.2肉骨粉中沙門氏菌的生長特性
1.2.2.1以未接種緩沖蛋白胨水為對照,對在緩沖蛋白胨水中培養24h的培養物進行適當稀釋,使其在600nm處濁度約為0.8。
1.2.2.2 培養:稱取10 g肉骨粉,加入100 mL蒸餾水后滅菌。分別接種1 mL濁度約為0.8的沙門氏菌培養物。36℃靜置培養24 h后檢測計數。
1.2.2.3 檢測:稀釋后選擇合適稀釋度,傾注法接種至膽硫乳培養基,搖勻后36℃培養24 h,進行計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樣品檢測結果
對142份樣品進行檢測,血粉、肉骨粉、魚粉、乳制品(乳清粉)和植物性原料(豆粕、麩皮等)中沙門氏菌的檢測結果見表1。
表1:幾種飼料原料中沙門氏菌檢出率
種類 |
樣品數 |
檢出數 |
檢出率(%) |
|
動物性原料 |
血粉 |
37 |
7 |
18.9 |
肉骨粉 |
32 |
16 |
50.0 |
|
魚粉 |
38 |
6 |
15.8 |
|
乳制品 |
6 |
0 |
0 |
|
植物性原料 |
29 |
4 |
13.8 |
|
合計 |
142 |
33 |
23.2 |
從表1可以看出,檢出率最高的是肉骨粉(50.0%),其次是血粉(18.9%)和魚粉(15.8%)。動物性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檢出率(25.7%)遠高于植物性原料(13.8%),說明飼料中的主要污染源是含肉成分的原料,特別是肉骨粉、血粉、魚粉等。這是由于它們含有豐富的營養條件,包括碳源、氮源、水和無機鹽以及微量元素,適宜的酸堿環境和一定的氧氣環境,會使沙門氏菌大量繁殖。陳沁等(2002)對上??诎?001年1~6月份進口的動物性飼料498份進行了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結果魚粉陽性率3.66%,肉骨粉陽性率為13.95%,明蝦殼陽性率18.52%,乳清粉和飼料添加劑類陽性率0。韓志輝(2000)分別對97份魚粉和98份肉骨粉進行檢測,共分離到27株沙門氏菌,其中魚粉14份,陽性率14.4%;肉骨粉陽性13份,陽性率13.3%。何繼軍和王彪(2009)從229份樣品中分離到沙門氏菌27株,分離率11.8%,其中配合飼料陽性率10.1%,濃縮飼料陽性率7.8%,魚粉陽性率為18.2%,肉骨粉陽性率為15.4%。周春紅等(2004)對從江蘇省隨機抽取的包含魚粉、肉骨粉、配合飼料等的95份飼料樣品中檢出5份陽性樣品,陽性率為5.26%。余萍和焦彥朝(2005)對來自貴州省2002年上半年全國飼料抽檢的19批樣品進行檢測,沙門氏菌檢出率為26.3%。余蓮和磨龍春(2002)從廣西隨機抽取的33份動物性飼料共檢測出6份陽性樣品,檢出率為18.1%。這些報道表明:動物性飼料尤其是肉骨粉,是沙門氏菌的主要污染源。
2.2 肉骨粉中沙門氏菌的生物特性
分別從10種濁度約為0.8沙門氏菌緩沖蛋白胨水培養物中取出1 mL,接種至滅菌肉骨粉中,36℃培養24 h后檢測,結果見表2。
表2:沙門氏菌在肉骨粉中培養生長狀況表
菌種編號 |
菌 名 |
菌量(cfu/mL) |
CMCC50001 |
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S. paratypgi A |
3.0×107 |
CMCC50004 |
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S. paratypgi B |
3.2×107 |
CMCC50016 |
馬流產沙門氏菌S. abortus |
3.3×106 |
CMCC50071 |
傷寒沙門氏菌S.typhi |
3.5×107 |
CMCC50115 |
鼠傷寒沙門氏菌S.typhimurium |
3.8×108 |
CMCC50117 |
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S. paratypgi C |
3.7×107 |
CMCC50119 |
豬傷寒沙門氏菌武達森變種 S.typhisuis var. voldagsen |
2.7×106 |
CMCC50204 |
嬰兒沙門氏菌S. infantis |
2.8×107 |
CMCC50329 |
火雞沙門氏菌S. meleagridis |
3.8×107 |
CMCC50774 |
鴨沙門氏菌S. anatum |
4.7×107 |
表2中表明,10種沙門氏菌在肉骨粉中培養后,以CMCC50115鼠傷寒沙門氏菌的菌數3.8×108cfu/mL最高;其次是CMCC50774鴨沙門氏菌,菌數為4.7×107 cfu/mL。在肉骨粉中培養后的結果與在實際樣品中的檢測具有良好的吻合性。韓志輝(2000)通過對分離到的27株沙門氏菌進行鑒定,結果為:鼠傷寒沙門氏菌10株,占5.13%;鴨沙門氏菌6株,3.08%;腸炎沙門氏菌3株,占1.54%;海德堡沙門氏菌7株,占3.59%,雞傷寒沙門氏菌1株,占0.51%。本研究的培養結果和韓志輝(2000)的鑒定結果說明:鼠傷寒沙門氏菌非常適宜在肉骨粉中生長。據李慶德等介紹(2010),沙門氏菌的細菌依據其對宿主的感染范圍可分為宿主適應血清型和非宿主適應血清型兩大類。前者除對其適應的宿主有致病性外,很少使其他宿主發病。如馬流產沙門氏菌、羊流產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雞沙門氏菌、雞白痢沙門氏菌;后者則對多種宿主有致病性,如鼠傷寒沙門氏菌、鴨沙門氏菌、紐波特沙門氏菌、田納西沙門氏菌等。這說明,鼠傷寒沙門氏菌不僅容易污染肉骨粉,還可能對多種動物產生危害。
3 小結
對142份樣品(包括血粉、肉骨粉、魚粉、乳制品和植物性原料)進行沙門氏菌檢測,其中檢出率最高的是肉骨粉(50.0%),其次是血粉(18.9%)和魚粉(15.8%)。動物性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檢出率(25.7%)遠高于植物性原料(13.8%)。分別將馬流產沙門氏菌、鴨沙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鼠傷寒沙門氏菌、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豬傷寒沙門氏菌武達森變種、嬰兒沙門氏菌、火雞沙門氏菌這10種沙門氏菌標準菌株在肉骨粉中培養后,以CMCC50115鼠傷寒沙門氏菌的菌數最高(3.8×108cfu/mL);其次是CMCC50774鴨沙門氏菌(4.7×107 cfu/mL)。
鼠傷寒沙門氏菌一方面非常適宜肉骨粉的生長環境,對肉骨粉的污染機率更高;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泛嗜性沙門氏菌,其宿主專一性不強,能使人和各種畜致病。因此,對鼠傷寒沙門氏菌的研究對于防范和控制沙門氏菌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心實驗室 發布時間: 2017/8/15 13:08:00 瀏覽量: 907